煤矿冒顶事故:你了解这一矿井“杀手”的真正含义吗?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07
煤矿冒顶事故是什么意思
煤矿冒顶事故是煤矿生产中的一种严重灾害,特指在矿井采掘过程中,由于通风道或顶板意外冒落而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的事故。这种事故不仅频繁发生在矿井采掘工作面,而且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重大挑战。
冒顶事故的定义与常见原因
冒顶事故通常发生在矿井的采掘工作面,尤其是在通风道或顶板失去支撑而坍塌时。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支架安装不合理、支架阻力低、支护设备缺乏、空顶作业等。具体来说:
1. 支架安装不合理:如果支架的架设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例如支架卡缆松动、接顶不实、稳定性差,那么在巷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支架就可能被压垮,导致顶板冒落。
2. 支架阻力低:支架的初撑力不足,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护强度,无法支撑顶板岩层的重量,从而引发冒顶事故。
3. 缺乏支护设备:掘进工作面如果没有采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工人在空顶空帮下作业,当危岩突然坠落时,就容易造成伤亡事故。
4. 空顶作业:支护不及时或支护质量不好,例如支护密度不够、迎山角不合理等,都会导致顶板暴露时间过长,增加冒顶的风险。
冒顶事故的类型与预兆
冒顶事故按冒顶范围可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按力学原因则可分为压垮冒顶、漏冒型冒顶和推垮型冒顶。不同类型的冒顶事故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预兆:
1. 局部冒顶:常发生在上下出口、煤壁线、放顶线、地质构造处及采煤机附近。局部冒顶的预兆包括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木支架劈裂声、金属支柱活柱下缩、掉碴、煤体压酥、片帮煤增多、顶板裂隙增多且变大、顶板出现离层、漏顶、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等。
2. 大型冒顶:一般包括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大面积漏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和大块游离顶板旋转型冒顶等。大型冒顶的预兆通常更为明显,包括支架被大量折断、金属支柱活柱快速下沉、连续发出“咯咯”声、瓦斯涌出量增多、淋水加大等。
冒顶事故的处理方法与自救措施
冒顶事故一旦发生,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被困人员应尽力自救:
1. 处理方法:
局部冒顶:应先检查冒顶地点附近顶板支架情况,处理好折伤、歪扭、变形的柱子,沿煤的顶板掏梁窝,将探板伸入梁窝,另一头立上柱子。如果冒顶范围较大,如伪顶冒落且已停止,可采用从冒顶两端向中间进行探板处理。如直接顶沿煤帮冒落且矸石继续下流,块度较小,探板处理有困难时,可采取打撞楔的办法处理。
大型冒顶:通常需要另开切眼躲过冒顶区。
2. 自救措施:
发现采掘工作面有冒顶的预兆,自己又无法逃脱现场时,应立刻把身体靠向硬帮或有强硬支柱的地方。
冒顶事故发生后,伤员要尽一切努力争取自行脱离事故现场。无法逃脱时,要尽可能把身体藏在支柱牢固或块岩石架起的空隙中,防止再受到伤害。
当大面积冒顶堵塞巷道时,作业人员应沉着冷静,由班组长统一指挥,只留一盏灯供照明使用,并用铁锹、铁棒、石块等不停地敲打通风、排水的管道,向外报警,使救援人员能及时发现目标,准确迅速地展开抢救。
撤离险区后,尽快向井下及井上有关部门报告。
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预防冒顶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预防措施包括:
1. 加强顶板管理:
确保井下检查井巷和采场顶帮稳定性、撬浮石、进行支护作业的人员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经常检查巷道支护情况,加强维护,发现有变形或折损的支架,应及时加固修复。
2. 强化地压和采空区管理:
建立地压监测系统,实时在线监测,发现大面积地压活动预兆,应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
3. 优化支护设计与施工:
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