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你知道吗?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24
端午节的由来探寻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这一节日不仅仅是简单的庆祝,而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其背后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自古以来说法众多,主要包括纪念屈原说、迎涛神说(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恶日说、龙的节日说(即祭祀龙图腾说)以及夏至说。
最为广泛流传的说法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字原,又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毕生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据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当时恰逢雨天,湖面小舟都停在岸边,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就冒雨出动,争相划舟在洞庭湖寻找。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逐渐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为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唐代文秀《端午》诗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有迎涛神说的由来。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带吴伐楚,五战五胜,攻破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恶日说也是端午节由来的一个重要观点。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孟尝君是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说:“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作者王充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为此,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是顺理成章的事。
龙的节日说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包括: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夏至说则是从岁时节令的角度解释端午节的由来。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屈原;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端午节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这一节日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端午节主要风俗有挂钟馗像、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流传至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多种多样,每一种由来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个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端午节,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还能在欢庆娱乐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 上一篇: 轻松掌握:如何修改微信号步骤详解
- 下一篇: 篮球场线条全解析:图解你的运动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