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25
铁观音,一种半发酵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因其独特的观音韵和七泡有余香的美誉而备受青睐。其制作过程繁琐而精细,每一道工序都决定了铁观音最终的品质。从采青到最终的拣簸,让我们一步步深入了解铁观音的制作过程。
采青
铁观音的采摘讲究“虎口对芯”,即手工采摘成熟的新梢2-3叶。采摘时必须做到“五不”: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这样的采摘标准确保了茶叶的成熟度和内质成分丰富,有利于后续的制作工序。鲜叶采摘后,要及时置于阴凉处,避免长时间堆放在袋里或篓里,以防新鲜度被破坏。
晒青
晒青又称“日光萎凋”,是将鲜叶薄摊在竹筛上,让其在柔和的阳光下照射。这一步骤通常在下午3点到4点进行,时间约15-30分钟。晒青的目的是使鲜叶蒸发部分水分,促进酶的活性,使茶叶开始发酵,同时消除部分青草气。晒青时,叶片不宜过厚,每筛摊放量约0.5-0.75千克,以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手感柔软为适度。
晾青
晾青是晒青的补充工序,通常在阴凉通风的室内进行。将晒青叶均匀摊放在竹筛上,每隔半小时到1小时翻动一次,散发鲜叶热量,使叶内水分和内含物重新分布均匀。晾青的目的是使茶叶有活力,为后续的摇青工序做好准备。
摇青
摇青是铁观音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决定了茶叶最终的品质和香型。通过摇动茶叶,叶片相互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促进茶汁液的流动(俗称“走水”),挥发青草味,激发茶叶内部的香气。现代通常使用摇青机操作,装叶量约为摇青机容量的1/2-1/3,第一次摇3-5分钟,摊放2小时;第二次摇5-10分钟,摊放2小时;第三次摇15-20分钟,摊放12小时以上。根据所需茶叶的发酵程度,摇青和摊放的时间可以调整,通常需要3-5次摇青。第四次摇青一般在凌晨进行,直至青叶发出果酸味,准备进入杀青阶段。
杀青
杀青是铁观音制作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利用250℃-280℃的高温破坏酶的活性,迅速制止茶叶的发酵,固定已形成的品质。同时,杀青还能促进一系列内在变化,如减少青味、促使高沸点的芳香物质显露、增加可溶性糖和果胶等。杀青时,每次放进的茶叶量不宜太多,以保证炒出的颜色均匀,茶叶炒至熟时或听到沙沙声明显时即可出锅。
揉捻与包揉
揉捻是通过揉搓、挤压使青叶卷曲成条,挤出茶汁,增加茶汤的浓度。而包揉则是铁观音特有的工序之一,分为初包揉和复包揉,通常用茶巾将茶叶包裹起来,通过揉搓加压,令茶叶紧结成特殊的条状,形若乌龙。传统的包揉采用人工手包,现在则常用机械速包机和平板机交替进行。速包时将茶叶包成球状,反复几次后,再放到平板揉捻机里包揉做形。
初烘与复烘
初烘和复烘是铁观音干燥作业的重要步骤,目的是继续制止酶性氧化,蒸发水分,使茶叶达到足干,消除苦涩味,促使滋味醇厚。通常使用70-90℃的温度进行慢焙,初烘后要进行初包揉,再复烘、复包揉,最后烘干。整个揉烘过程需要反复多次,直至茶叶形成紧结、沉重、弯曲、螺状的外形。
拣簸
拣簸是铁观音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茶叶经过干燥后,即为铁观音毛茶,此时茶中带有较多的茶梗,冲泡品饮时涩味较重。因此,需要进行挑拣,去除茶梗和杂质,筛分后重新拼配调整口味,然后进行包装销售。
注意事项
铁观音的制作过程不仅依赖精细的工序,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茶叶的品质受天气、采摘时间和制作工艺的直接影响。不同的季节,制作过程中摇青、晒青等工序的时间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夏季气温高,茶青应轻晒稍软化,少摇青,尽量早炒;秋季气温接近晒青时间,需提前将茶叶摊凉,增加晒青效果。
铁观音不仅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优良的品质著称,还因其富含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C,对抑制亚硝酸胺等致癌物在体内的合成起到积极作用,对癌症的发生发展起到预防作用。因此,铁观音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健康的象征。
结语
铁观音的制作过程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艺术,从采青到拣簸,每一步都需要制茶师傅的精心操作和丰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外形紧结的铁观音。每一次品饮铁观音,不仅是在享受其独特的韵味,更是在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因此,遇到一杯上好的铁观音,定要细细品味,珍惜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 上一篇: 电脑端如何快速直接登录微信?
- 下一篇: 揭秘WOW炮舰最新刷新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