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原文、翻译及详细注解全解析!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4-1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者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经典篇章,这篇文章深刻阐述了逆境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安逸对生命活力的腐蚀作用。以下是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文、译文及详细注解的高质量介绍,旨在提升用户阅读体验与搜索引擎友好度。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中被选拔出来,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从贩鱼卖盐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选拔出来,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解: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忧患:指困苦患难,是激发个人潜能、锻炼意志力的外部条件。
安乐:指安逸享乐,长期处于舒适环境中会导致人丧失斗志,难以应对挑战。
2. 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野耕作中被选拔出来。
舜:姚姓,名重华,虞舜,古代圣王之一。
畎亩:田亩,此处指耕田,象征舜出身低微。
3.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中被选拔出来。
傅说:殷商时贤臣,原为刑徒,因贤能被商王武丁任用为相。
版筑:筑墙的一种方式,用两块夹板夹住泥土,用杵捣实。
4.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从贩鱼卖盐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
胶鬲: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鱼盐:此处指从事海边捕鱼晒盐的工作。
5.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任用。
管夷吾:即管仲,春秋时齐国名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士:狱官,此处指管仲曾被囚禁在狱中。
6.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选拔出来。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令尹(宰相),出身贫寒,以贤能著称。
海:此处指海滨,孙叔敖曾隐居于此。
7. 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后为秦国大夫,有“五羖大夫”之称。
市:集市,此处指奴隶市场。
8.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
故:所以。
大任:重大的责任或使命。
是:代词,这,这些。
9.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苦其心志:使他的内心痛苦,磨练他的意志。
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锻炼他的身体。
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消瘦其身体。
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缺乏物质资源。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经历挫折和失败。
10.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动心:使心惊动,震撼心灵。
忍性:使本性(性格、性情)符合仁的要求,即坚韧不拔。
曾益:增加。曾,通“增”。
不能:指不具备的能力。
11. 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恒:常常,总是。
过:犯错误。
然后:这样以后。
12.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
困于心:心中有困苦。
衡于虑:思虑堵塞,即思想上有障碍。
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采取行动。
13.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征于色:表现在脸色上,即情绪的外露。
发于声:流露在言谈中,即言语的表达。
而后喻: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
1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入:在国内。
法家拂士: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出:在国外。
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
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恒:常常。
亡: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以六个历史人物为例,生动阐述了逆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些历史人物在担当大任之前,都曾饱经忧患,经历了坎坷艰难的人生历程。孟子认为,正是这些忧患和挑战,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增长了他们的才干,使他们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文章进一步指出,人常常犯错,只有经历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阻塞,才能奋起直追,实现自我超越。对于国家而言,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贤士,以及外部的威胁和挑战,就会面临覆灭的危险。
孟子通过这篇文章,强调了逆境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安逸对生命活力的腐蚀作用。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警示我们要保持警惕,不断自我革新,才能避免陷入安逸的陷阱,保持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
- 上一篇: 如何选择浏览器播放视频的路径
- 下一篇: 探寻心声:那首让我渴望你注视我泪水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