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340安卓网: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511340安卓网 > 资讯攻略 > 2023年南京公积金提取指南

2023年南京公积金提取指南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27

在探讨如何提取南京公积金的2023年最新流程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公积金的提取通常遵循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定,旨在保障缴存职工的合法权益,满足其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以下是根据当前政策及常见情况整理的,关于在南京如何提取公积金的详细指南。

2023年南京公积金提取指南 1

南京公积金的提取,首先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租房自住;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患重大疾病;离、退休;出境定居;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非本市户籍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离开本市;男职工年满45周岁、女职工年满40周岁,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未重新就业满一年的;职工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满一年后未重新就业满30日,且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的;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职工因见义勇为受到伤害的;以及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其他情形。

2023年南京公积金提取指南 2

针对不同情况,提取公积金所需材料和流程也有所差异。

2023年南京公积金提取指南 3

一、购房提取

对于购买自住住房的职工,需要提供购房合同、购房发票(或契税完税证明、不动产权证书)、身份证、银行卡(工、农、中、建、交、江苏银行任一银行Ⅰ类借记卡)等材料。提取额度方面,购买商品房的,可提取金额为购房契税发票开具时间(或购房合同登记备案时间)前的住房公积金余额,但不超过购房总价款;购买二手房的,可提取金额为不动产权证书登记时间前的住房公积金余额,但不超过购房总价款;购买公有住房的,可提取金额为公有住房出售专用发票开具时间前的住房公积金余额,但不超过购房总价款;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提取金额不超过经济适用房购买总价款;若同时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提取额度需与公积金中心贷款额度核算保持一致。

二、租房提取

对于无房且租房自住的职工,提取公积金时需提供身份证、婚姻状况证明(已婚职工提供结婚证或户口簿、未婚职工提供户口簿或承诺书)、银行卡等材料。提取额度方面,单身职工每月最高可提取900元,已婚职工夫妻双方每月最高可提取1800元,每年提取一次,两次提取时间间隔不少于12个月。

三、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提取

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职工,需提供借款合同、银行盖章的还款证明(办理一年一次时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材料。提取额度为不超过申请时已归还的最近12个月贷款本息总额(不含提前还贷部分),每年提取一次,两次提取时间间隔不少于12个月。

四、其他情形提取

1.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职工,需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明、身份证、银行卡等材料,每年可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

2. 患重大疾病的职工,需提供医院诊断证明、医疗费用报销凭证、身份证、银行卡等材料。提取额度为不超过医保报销后的自费部分。

3. 离、退休的职工,需提供离、退休证明或养老保险发放证明、身份证、银行卡等材料,一次性销户提取全部住房公积金余额。

4. 出境定居的职工,需提供出境定居签证或户籍注销证明、身份证、银行卡等材料,一次性销户提取全部住房公积金余额。

5. 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需提供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出具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鉴定证明、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证明、身份证、银行卡等材料,一次性销户提取全部住房公积金余额。

6. 非本市户籍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离开本市的,需提供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证明、外地户口簿或外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迁移证明、身份证、银行卡等材料,一次性销户提取全部住房公积金余额。

7. 其他符合国家和省、市规定情形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在办理公积金提取时,职工可通过南京住房公积金网上办事大厅、南京公积金APP、“我的南京”APP等线上渠道进行申请,也可携带相关材料至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各服务网点办理。线上申请时,需先进行身份认证和人脸识别,然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所需材料。提交申请后,公积金中心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提取的资金将直接转入职工指定的银行账户。

需要注意的是,公积金提取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提供虚假材料或隐瞒真实情况。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公积金中心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追回已提取的资金、限制或禁止未来提取公积金等。

此外,随着政策的调整和更新,公积金提取的具体条件和流程也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建议职工在办理公积金提取前,先通过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了解最新的政策和流程信息,以确保提取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南京公积金的提取是一个相对复杂但有序的过程,需要职工根据自身情况准备相应的材料和遵循规定的流程。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申请,职工可以有效地利用公积金资源,满足自身的住房和生活需求。